提升全省林草科技創新能力!云南將開展“八大行動”
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,加快推進云南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,近日,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、云南省科學技術廳聯合印發《云南省林草科技創新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,明確“八大行動”,推進林草科技創新發展。
《行動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全省林草科技創新能力有較大提升,科研條件及重點學科建設取得較大突破,攻克一批關鍵技術難題,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,優勢特色領域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,成果轉化應用和技術服務水平顯著提升,初步構建以市場為導向、企業為主體、科研院校為支撐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,科技創新驅動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。
重點開展以下“八大行動”
一是創新筑基行動
圍繞種業、生態修復、森林經營、生物多樣性、林草碳匯、林草產業等領域,產出一批具有引領性、支撐性的重大原創性成果,實現更多從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;省林草局、省科技廳共同設立林草科技創新聯合專項,重點支持有望達到批量生產和具有應用前景的林草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產品和新模式的區域試驗與示范、中間性試驗或生產性試驗,創新形成一批新成果。
二是種業振興行動
加大種質資源保護,開展主要樹種、草種種質資源普查、收集、保存與評價,擴充現有優良種質資源活體庫、基因庫。深度發掘經濟林樹種和草種抗旱、耐瘠、優質、高產等優異性狀基因。建立高效育種體系,促進傳統的天然選擇、雜交育種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融合,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開展種質創制,選育突破性新品種,構建良種選育、快繁、推廣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。
三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
聚焦堅果、特色經濟林(工業原料林)、林下經濟、木竹加工、觀賞苗木、草產業等重點產業及退化生態系統修復、珍稀瀕危和極小種群物種保護、生物災害綠色防控、林草碳匯研究、自然保護地建設技術研究、智慧林草技術、裝備現代化等重點領域,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,攻克一批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。
四是創新平臺提升行動
優化創新平臺布局,在木本油料、生態系統保護、物種保護等領域布局一批綜合性強、集成性好、開放協同度高的創新平臺建設。提升現有平臺能力建設,健全科技創新平臺基礎設施管理運營和開放共享機制,加強平臺的有機銜接和相互支撐。加強重點實驗室、產業技術創新平臺、林草科技服務平臺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(生態定位站)等建設,擴大林草質量檢測機構的檢測范圍。
五是創新人才建設行動
加強科技創新隊伍培養,積極推薦和培養林草科技領軍人才、云嶺學者、產業創新人才、青年人才和創新團隊,鼓勵科技人員與基層、企業、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。加快人才引進合作機制,鼓勵用人單位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,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、先進技術、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等。以企事業單位創新需求為導向,鼓勵承建單位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,促進林草科技成果產業化,大力培養創新人才隊伍。
六是創新主體培引行動
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,支持林草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核桃等創新聯合體,引導支持各類企業設立研發機構,吸引企業家參與科技創新工作。繼續深化改革,建立健全以高校院所為主的具有前瞻性、戰略性和基礎性的現代林草創新體系。培育新型研發機構,鼓勵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、管理制度現代化、運行機制市場化、用人機制靈活的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,開展基礎研究、應用基礎研究等。
七是科技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行動
打造科技產業示范園區,支持符合條件的堅果、特色經濟林、林下經濟、木竹材加工等園區申報國家或省級林草產業示范園區,吸引高校、科研單位以及大學生、科技特派員等入園創業,搭建科技人才與產業對接平臺,打造新型科技園區。支持產業園區企業開展科技創新,引導園區企業建立各類研究機構、公共技術服務機構。支持園區企業打造一批科技型林草企業。
八是成果轉移轉化行動
強化科技推廣機構建設,構建多元化林草科技推廣服務體系,提高林草科技推廣服務能力,客觀公正評價科技推廣項目實施成效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,聚焦生態保護修復、林草重點產業等,加快實用技術及裝備科研成果推廣應用。建設多元化林草科普基地,運用現代傳播手段和宣傳載體,大力普及林草科學知識,增強公眾科學保護和利用森林、草原、濕地、荒漠、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意識與責任。
來源: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

